2025年以来,制冷剂R134a价格持续攀升,成为市场焦点。截至3月,其渠道成交价已突破45000-46000元/吨,较年初上涨超1000元/吨,部分企业报盘甚至高于市场价,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。这一轮涨价的背后,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#01
供给端:配额收紧与生产约束
根据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要求,我国2025年HCFCs(二代制冷剂)生产配额缩减至基线值的67.5%,R134a作为三代制冷剂虽配额总量增加,但头部企业如巨化、三美的生产配额减少7401吨,导致市场供给增量有限。此外,制冷剂企业开工率虽回暖至80%,但原料氢氟酸、三氯乙烯等成本上涨进一步挤压利润,企业提价意愿强烈。
#02
需求端:内外需共振推高市场
国内家电“以旧换新”政策持续刺激空调生产排产,叠加海外新兴市场需求增长,R134a在汽车空调、冷链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激增。数据显示,2024年汽车保有量及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显著,直接拉动了制冷剂需求。
#03
未来趋势:价格或阶梯式上行
业内预测,随着3-4月生产旺季到来,制冷剂供需缺口或扩大。长期来看,三代制冷剂配额制度趋严,2025年HFCs总配额仅小幅增加0.86万吨,而下游库存消耗加速,叠加四代制冷剂成本高企(约20万元/吨),R134a价格仍有上行空间。
#04
行业应对:提前备货与成本管控
面对成本压力,汽修、制造等下游企业需通过锁定低价库存、优化采购策略缓解冲击。与此同时,政策引导的绿色制冷剂转型或为行业提供新方向,但短期内R134a的市场主导地位仍难撼动。